李寒露 田 成 喻 阳
首倡之地,红色地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是国家西部开发、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的湖南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梦圆蓝天,湘西边城机场试飞成功,即将通航。 刘喜国 摄
宝藏湘西,诗意栖居。10家国家备案博物馆、纪念馆;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78个中国传统村落;1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2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85项省级非遗项目;14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68处省级文保单位;53处革命遗址、遗迹等革命文物点……从传统村落、遗址遗迹到传统民俗、非遗技艺,“神秘湘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发展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依托。
文脉赓续,生生不息。近年来,湘西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论述,以打造文旅“千亿产业”为目标,唤醒沉睡资源,念响非遗“致富经”,推动茶旅融合,推动传承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串珠成链,在更好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不断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繁荣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交出了一幅以文化旅游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首倡之地新答卷。
神秘湘西,正蜚声世界!
凤凰竹山乡居鸟瞰。 李健 摄
立足大湘西,发展大产业,提升大格局,以文旅融合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初夏的花垣县十八洞村,层林叠翠,风景如画。放眼绝壁奇峰、苗族民居、山林田园,尽是诗意流淌。5月20日,1200多名参加2023“长沙银行杯”中国十八洞半程马拉松暨“520”中国乡村相亲节的各地选手和游客,从十八洞村梨子寨出发,奔跑在中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感受赛道沿途淳朴的苗家风情和绝美的自然风光。
比赛之余,游客们在梨子寨“山货集”前购买风味独特的苗家美食,在乡村旅游“形象大使”石拔哑大姐家留下温馨画面,在“精准扶贫”石刻前争先留影,近距离感受着十八洞村的精彩蝶变,深刻感悟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伟力。十八洞村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成为全国精准扶贫的样板,如今更是大踏步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随着高铁的开通,航空时代的到来,拥有得天独厚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湘西州,交通区位、要素资源等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湘西州坚持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州的最大门路和主导产业来培育,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2022年7月6日,以“新时代红色地标·武陵山旅游高地”为主题的湘西州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吉首召开。近年来,湘西州各族群众和三湘儿女一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勇担精准扶贫首倡地政治责任,夺取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胜利,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迈出坚实步伐。这次湘西州在全省率先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成为推动文旅复苏,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举。
省政协副主席、湘西州委书记虢正贵说:“湘西州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是国家森林城市,是湖南省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唯一市州,这里山水风光神奇、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让湘西走向了世界、让世界认识了湘西。今日的湘西,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奋进未来,神秘湘西将是宾主尽欢的胜地、文兴物阜的乐地、精神淬炼的高地、投资兴业的宝地。”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湘西州按照“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农民主体、多方参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特色发展”等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实践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以文旅融合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为加强规划引领,湘西成立了州委文化旅游工作委员会和州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领导小组,虢正贵担任工作委员会组长和产业链链长,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为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快文旅兴州步伐,湘西出台《关于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瞄准打造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立足“生态兴旅的样板、文旅融合的典范、旅游兴业的先锋、主客共享的乐土”定位,围绕“一龙头、一中心、四板块、六集群”空间布局,把州域国土作为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康养、全域旅游的大公园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湘西,探幽这方古老大地,聆听山水旋律,乐享舌尖美味,感受心中的最美“诗和远方”。1992年,“猛洞河国际漂流月”活动在永顺县举办,拉开了湘西州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序幕。经过30多年发展,湘西州旅游业实现了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巨大跨越,走出了一条“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百姓富”的路子。
“五一”假期,永顺县老司城景区推出《土王出征》等文旅产品。向飞卿 摄
回应新需求,释放新动能,打造新高地, 以文旅融合增强乡村振兴“特色”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文化产业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湘西州在以文化旅游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中,积极回应群众和游客新需求,大力延伸文旅产业链条,打造文旅新高地。
矮寨大峡谷,山清水秀,溪流潺潺,鸟语花香,瀑布壮观。
4月30日,湘西州委副书记、州长陈华到吉首市矮寨旅游区督导调研“五一”旅游市场情况。从德夯苗寨乘摆渡车再步行至流纱瀑布,沿路调研察看景区环境和旅游设施。陈华指出,绿色生态是湘西州最大的优势,要保护和发掘好丰富的文旅资源,不断培育旅游新业态,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
景区带动,兴业富民有“底子”;产业驱动,乡村振兴有“里子”;文明律动,幸福生活有“面子”。吉首市以矮寨大桥为核心,打造奇路、奇桥、奇寨、奇谷、奇瀑、奇俗6大主题的矮寨奇观景区,大桥周边19个村寨被纳入矮寨奇观旅游区规划。
白天,游客走悬崖栈道,观矮寨大桥,体验民俗文化活动;晚上,醉“云端”民宿,赏星空万里,感受流光溢彩的盘山公路。
借助地标优势,吉首市乾州古城“山谷居民”公司,以湘西苗绣、蜡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生产的包帽、布艺、服装等产品远销国内外;矮寨镇坪朗村,百余年历史的坪朗豆腐乘着旅游东风得以声名远扬;河溪镇张排月亮岛,“月亮岛+葡萄产业园”休闲旅游受热捧;石家冲街道峒河花岸,更是集生态观光、亲子研学、文化创意等多功能业态于一体……
近年来,湘西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湘西州龙山县里耶秦简博物馆开展“里博奇妙纪——秦朝大侦探》跟着国宝去研学”沉浸式主题研学活动。
活动以秦简记载《公船丢失案》为原型,学生化身闯关小侦探,观看《迁陵往事》视频,到现场追溯查究案件全貌,完成闯关任务,最后变身刀笔吏,将案件侦破过程制作成秦简文书。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文物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博物馆教育功能也得到更好发挥,有效实现馆藏文物活化利用。
龙山县持续提质升级七大核心景区,大力推介“古城寻秦之旅”“土家探源之旅”“红色芳华之旅”“神奇山川之旅”四大精品旅游产品,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
湘西州不断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增强乡村审美韵味,在让广大群众“腰包鼓起来”的同时,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初夏时节,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漫山遍野的猕猴桃花开满坡,柚子花香气四溢,一波又一波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走进果园里,学经验、看变化、买农货。菖蒲塘村通过深化产业融合,走出了一条水果立村、农旅融合、产业兴村的发展路子。
苗歌飞天,婉转悠扬;鼓声震地,震撼人心。5月26日,中国·凤凰苗族“四月八”跳花节在湖南十大文旅小镇——凤凰山江镇举行,3万余名各族同胞和国内外游客欢聚一堂,共赏苗族风情,共度苗族佳节。
村民变“演员”,村落变“景区”。在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凤凰麻冲乡竹山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由一个深度贫困村变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全国10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
古城之外有苗乡。凤凰县充分发挥文旅融合优势,加快“苗山圣寨”“九营十八寨”“长潭苗乡”等项目开发,构建“3天2夜”旅游产品体系,全面释放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特色”。
湘西州乡村文旅正着力打造一村一业一特色,呈现出勃勃生机。越来越多的文旅新业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让越来越多的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致富饭”。
土家织锦传承人叶水云常年坚持教学和创作,成果丰硕,获评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提名人物。陈日红 摄
聚合多业态,营造多场景,带来多机会,以文旅融合提升乡村振兴“成色”
“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割切一段勾勒纸上,就可成一绝好宋人话本,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沈从文先生在《浦市·箱子岩》中这样描写泸溪风光。
沅水明珠多锦绣,画里泸溪着华章。泸溪是盘瓠文化发祥地、传说中的古代诗人屈原流放地、文学大师沈从文笔耕地、武侠泰斗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铁掌峰原型地、“东方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保存地。
泸溪县马王溪村受酒鬼酒公司结对帮扶,以生产陶瓷瓶、紫砂瓶产品为主的村办企业鑫隆紫砂陶瓷厂稳定生产,带动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马王溪七彩生态旅游公司大力发展党建、团建、研学等全方位乡村旅游,结合景点观光、田园休闲、水果采摘、民宿餐饮、漂流娱乐、网红打卡等多业态全链条的沉浸式文旅体验。
湘西州将文旅融合融入乡村振兴系统工程,以文化引流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旅游消费助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全面推动文旅产业与农业、加工业、生态、休闲康养等乡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
永顺县将村庄建设与景点打造同规划、共发展,增添红色元素,实施红色工程,实现“村在景中、景在村中”。
塔卧村以突出红色支部、红色教育、红色股份、红色村庄、红色乡风“五个红色”为主题,打造红军村、红军路、红色掌柜商业街、红色果园等“十个一”红色工程,创新挖掘塔卧红色文化品牌,发挥红色村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组织基础。近年来,塔卧年均接待省内外参训学员及游客约20余万人次,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及社会经济发展。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湘西州立足底蕴深厚的红色老区文化,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故事,创新“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实施红色工程,打造精品红色旅游路线,打响乡村红色旅游品牌,推动传承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湘西州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发展机制,在更好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聚合多业态,营造多场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夜幕降临,保靖县吕洞山镇夯沙村大烽冲景区,苗寨灯火璀璨,光影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呈现出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近年来,吕洞山镇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及保靖黄金茶这一特色产业禀赋,以茶旅融合产业发展为契机,厚植原生态文化,不断完善茶旅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专业景区规划、开发、运营公司,全力打造形象鲜明、印象深刻的保靖黄金茶特色小镇。
复兴镇甘溪村四面环山,其间阡陌纵横,小河穿村流过。这个村大力开发农耕“种”文化,带动当地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的发展;同时开发研学产业,建设集农业示范、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营地,促进村民就业与增收,绘就了一幅“文旅兴、乡村兴”新画卷。
从“深山明珠”到“串珠成链”,从“茶叶庄园”到“茶旅景区”,从“山林经济”到“生活体验”,湘西州高度重视茶旅产业发展,形成全州“一盘棋”发展格局,明确“打造百亿茶产业,增添湘西新名片”的发展思路,将湘西茶景观、茶文化、茶工艺、茶产品充分融入旅游“吃、住、行、游、购”各个环节。
5月31日清晨,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万亩茶园云雾缭绕;峡谷里,山涧溪流与绿荫相映成趣,好一幅“茶在园中、园在景中、景在画中”的美丽乡村画卷。
近年来,牛角山村紧紧围绕大山和苗寨做文章,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林下养殖产业和苗寨文化旅游产业,并推进茶叶、文旅投资开发经营一体化发展。
“古丈县超过80%农业人口因茶旅产业实现增收。”全国人大代表、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介绍说,牛角山村开发并带动周边发展绿色食品认证茶园13800亩,建设牛角山茶园有机茶认证面积2000亩,建成5400平方米茶厂,承担牛角山区及周边村寨3万多亩茶叶收购加工生产,年产值1.5亿元。建成夯吾苗寨、戎吾苗寨2个旅游景区,年旅游总收入2.3亿元,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湘西州以本地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宣传势能、人气流量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茶旅融合共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致富、乡村多元发展,走好“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融合、共促振兴”之路。
在文化旅游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中,湘西州文化旅游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古丈县栖凤湖茶园。 张才健 摄